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明代茶具以瓷器和紫砂为主,以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tyanjiu.com讯】明代的茶具从材质上来讲,以瓷器和紫砂为主。明代景德镇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国的制瓷中心转移到景德镇,烧制的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等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而明代仿宋代定窑、汝窑、官窑、哥窑的瓷器也很成功,特别是永乐朝烧制的白瓷,胎白而致密,釉面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韾,明如镜”的特点,时人称之为“填白”,以“填白”釉烧制的茶盏,造型稳重,比例匀停。
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提到“茶盏唯宣窑坛盏为最。质厚莹玉,样式古雅,有等宣窑,印花白瓯,式样得中,而莹然如玉,次则嘉窑心内茶字小盏为美;欲试花色黄白,岂容青花乱之,注酒亦然。惟纯白色器皿为合最上乘品,余皆不及。”这里提到的坛盏是指道教做法事时用到的供器,其中嘉靖皇帝在金箓醮事时用的坛盏最有代表性,其内底心通常用青花书“茶”字。
明代散茶的冲泡又直接推动了紫砂壶艺的发展。宜兴位于江苏省境内,早在东汉就已生产青瓷,到了明代中晚期,因当地人发现了特殊的紫泥原料(当地人称之为“富贵土”)紫砂器制作由此发展起来。相传紫砂最早是由金沙寺僧发现的,他因经常与制作陶缸瓮的陶工相处,突发灵感而创作了紫砂壶。据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载,紫砂器制作的真正开创者应是供春,供春是明正德年间的学仕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供春在一旁侍读,聪慧的他向金沙寺僧学习了紫砂制作技法,制成了早期的紫砂壶,供春遗留下来的紫砂作品廖廖,但他却是宜兴紫砂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人。
明代的紫砂名家有董翰、赵良、袁锡、时鹏,其后时大彬成为一代名手,其制壶“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因时壶“大为时人宝惜”,当时就有人仿制时壶。时大彬后还出了不少名家,如李仲芳、徐友泉、陈用卿、陈仲美、沈君用等等,紫砂在明代得到极大的发展。
因紫砂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紫砂壶来冲泡散茶,能把茶叶的真香发挥出来,无怪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因此紫砂壶一直是明代及以后茶壶的主流。
关于本次明代茶具以瓷器和紫砂为主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用户评论
哇,明代茶具真精致啊!我最喜欢的是瓷制的杯子,纹路细腻图案精美,拿在手里感觉像一件艺术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好奇明代的茶文化,听说他们很注重茶具的使用讲究。要收集一套完整的明代紫砂壶听起来很有意思。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明代茶具居然以瓷器和紫砂为主,我之前以为只会是简单的竹子做的茶具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明代陶瓷技术确实发达,现在那些传下来的瓷器价值连城,真是让人感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没注意过茶具的年代区分,只知道紫砂壶贵就是了。原来明代的才是真正的“珍品”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现在的陶瓷质量也挺好,不亚于古代的东西,而且价格更亲民。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瓷器和紫砂各有特色,但我还是对那古色古香的造型比较感兴趣,显得更有历史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茶具主要还是看个人喜好吧,用什么材质、什么风格都行,只要喝起来舒服最重要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能有机会到博物馆看看明代的精致茶具,一定要去!听说是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现在的茶具设计也越来越创新,不落后于古代的风格,很有现代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明代茶器确实是值得称道的工艺成果,可惜现在的仿品太多了,选购的时候要注意真伪鉴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喜欢简单实用一点的茶具,太复杂反而不好使用,这方面我个人觉得现代设计更胜一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明代人的生活品质就很高了,连喝茶的工具都如此用心,真是让人佩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也有人说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只是摆设,平时根本没人用。我觉得这其实就是收藏的一种乐趣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喜欢了解茶具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哪些陶瓷、紫砂的特点,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希望能看到更多明代茶具的展览,感受那些历史气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