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anjiu.com讯】在瓷器审美方面,经过两宋数百年辉煌瓷史的洗礼和熏陶,到了明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工艺能让人眼前一亮,永乐甜白釉之所以有名,完全因为明成祖朱棣的个人偏好,这个神秘古怪的帝王自幼失去生母,只得认他人为母,生在帝王家的显赫显然不足以抵挡高处不胜寒的清冷,由此养成了他古怪冷清的性格,传说他很早便失去了性能力,面对后宫佳丽的莺歌燕舞,其心中怕也有许多怨悔与苦恼,是以他一方面通过接连不断的亲征、布施天下的郑和下西洋等活动彰显雄性,另一方面清净沉闷,城府阴沉,只能寄情于器物。
《明太宗实录》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朱棣对白瓷情有独钟,上有好之,下必甚焉,故而永乐白瓷制瓷工艺上精益求精,取得了极大发展,这种白瓷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给人以“甜”的感受,所以“甜白”瓷因此得名。
甜白瓷是一种素色釉瓷,唐代白瓷便有了极大的盛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鼎盛局面,延展流变至明代永乐,制瓷工匠们殚精竭虑,使得白瓷达到了“脱胎换骨”的境地,并将“脱胎”研制为特殊的制瓷工艺,即薄胎细白瓷,永乐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白瓷中出现了半脱胎状,白瓷脱胎从配方、拉坯、旋坯、修坯、施釉到装窑烧成,工艺要求极严,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清代对明代白瓷的描述比较具体,形容白色的有牙白、奶白、莹白,形容质感的如象牙、牛奶、堆脂或玲珑剔透,把永乐、宣德时期的白瓷概括得淋漓尽致。
甜白瓷很为现代人所钟爱,拍场上明代永乐甜白瓷屡创天价,而且明永乐以后,宣德、成化包括弘治年间多有甜白精品,并且康乾雍三朝仿制无数,是以收藏者不但要鉴藏真赝,辨别正牌永乐甜白的特征也是收藏爱好者的必备功课,永乐甜白釉的特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胎体的仰光透视,呈现出极为浅淡的粉红色,但又与龙泉窑中粉青有极大区别;二是釉面积釉处呈现虾青色。
宣德早期釉面和永乐相同,极易混淆,但是宣德中晚期甜白瓷开始出现了特有的橘皮纹,所以遇到无款识的明代甜白瓷,均以橘皮纹判定永乐还是宣德,传世成化官窑甜白瓷多是薄胎、盘、碗、杯多见,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种,薄如蛋壳,为成化独有,清代后仿不少,可用明成化款识特征判定年代,清康熙甜白釉器主要仿永乐、宣德、成化、弘治制品,官窑多署本朝款,也有署永乐款识,其中薄胎者仿的最多,也最好,但清代胎料与明代有别,仰光透视,闪青白色,没有其粉色,这是区别明清甜白瓷的重要依据。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用户评论
我一直看不懂明清瓷的区别,这篇文章太及时了!感觉看完之后就能轻松分辨明清甜白瓷啦!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收藏!我收集瓷器很久了,但总觉得有些没辨别的能力。想要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区分明清甜白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真,看陶器我真的比较菜啊,而且这些都是一些很有历史的瓷器,真的要细心仔细区别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区分难度很大吧,光从照片里怎么就能看出是哪朝代的瓷器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明清瓷是一样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区别!这篇教程太详细了,期待学习更多瓷器知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解释还是挺容易理解的,特别是纹路和色泽的区别真的挺明显!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说的很生动形象,感觉明白清甜白瓷的特征。以后就不会再被蒙蔽啦!哈哈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文章里能多一些鉴赏技巧,比如看釉底纹路,感觉这些细节更重要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区分明清甜白瓷还是挺难的,需要更多经验积累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收藏了一套明清风格的瓷器,现在看起来好像还挺有年代感的?应该要去认真检查一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种文章更适合有基础的人阅读,不懂陶瓷知识的新人可能会看不太懂。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真是一解了我心中的疑惑!这下终于明白了明清甜白瓷的区别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中提到的很多细节我平时都没注意过,看来以后要认真观察一下瓷器的纹路和颜色...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需要多看几件原物才能真正掌握如何区分明清甜白瓷,毕竟图片终究不如实物的观赏感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有更多文章介绍不同的瓷器种类,比如青花瓷、珐琅等等,我很想深入了解这种中国传统艺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