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烟酒礼品网—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吸引屡抛砖。
当前位置:首页  礼品知识 > 墨江茶厂朱继伟:承载墨江茶的百年沉浮

墨江茶厂朱继伟:承载墨江茶的百年沉浮

时间:2025 07 14 04:20:16 作者: 阅读:96°C

【tyanjiu.com讯】“现在墨江茶不行,是因为墨江茶厂垮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墨江茶厂挺有名气,经济效益好,而到了90年代以后墨江茶厂转型跟不上,逐渐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墨江茶厂朱继伟:承载墨江茶的百年沉浮,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tyanjiu.com讯】“现在墨江茶不行,是因为墨江茶厂垮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墨江茶厂挺有名气,经济效益好,而到了90年代以后墨江茶厂转型跟不上,逐渐衰退,墨江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变成了卖原料。”墨江回归茶厂的掌门人朱继伟是墨江茶厂的子弟,其父亲曾经是墨江茶厂的副厂长,母亲是技术骨干,对于墨江茶厂的那些事他如数家珍。朱继伟说,鼎盛时墨江茶厂经常到勐海、易武一带去收原料来加工。

  茶厂前传李子忠和他的“民国模范茶厂”

  墨江茶厂是墨江解放后茶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其前身是建于1937年的新华茶厂——这个建在景星镇新华村的茶厂在民国年间创造了不小的奇迹,被誉为思普地区第一家规范茶厂,请的是浙江制茶师傅,按照现代工艺制作绿茶、红茶以及传统普洱茶,建厂历史比大名鼎鼎的勐海茶厂还要早两年,墨江茶厂,迎接了民国年间现代制茶工业的第一缕曙光,并在建国后的计划经济年代大放光芒,由于有墨江茶厂等老厂,墨江在六七十年代向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的新建茶厂输出了大量技术人才。

  种茶、制茶,墨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遗留下来的古茶园以及五六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来推测,墨江有着千年的种茶历史,而作为扼茶马古道北路要冲,从宁洱出发到昆明与北京的官马大道,到大理、丽江与藏区的古道都要经过墨江,一路而来的马帮驮出墨江一路的繁荣与辉煌,碧溪古镇、通关古镇、他郎城的振兴,民间贸易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庾氏三杰”、马同恭等各类人才辈出。

  见多了南来北往的茶叶客,墨江人也开始琢磨茶叶种植、加工及开办商号,迷帝贡茶与须立贡茶就是墨江人做茶的早期热身,墨江茶产业真正迎头赶上并领一时风气之先是在民国年间,因为有了雄厚的财力与一流的人才引领,墨江人在民国年间就跳出了祖辈做了几百年普洱茶的老套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最先进制茶水平的浙江与日本,生产出了迎合时代消费主流的绿茶与红茶产品,拉开了云南现代制茶业之序幕,商界能人马同恭,经营遍及墨江、昆明、建水、石屏、玉溪、泰国、缅甸等地,成为云南的巨富,茶叶是马同恭的一大经营项目,其在江城开设“敬昌号”茶庄,用上等茶叶加工而成的茶饼,销往香港、河内,而此时,墨江民国时期最著名的茶人李子忠也开始了属于他的传奇,创办了民国年间的云南模范茶厂——新华茶厂,此厂有基地、厂房、办公室、审检室、仓库、自制木制机械等,制茶工艺流程合理,是新中国成立前建在思普地区的首家规范茶厂。

  李子忠(1904-1951)又名李尽臣,云南墨江人,20世纪30年代先后任过墨江县建设局长,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被选任墨江普益社社长,1937年,他倡议兴办茶叶事业,邀约20余人为股东,筹集得股金6万银元,在墨江县景星区班晓开办了茶场,他担任经理,1941年,茶厂共种植茶树30万株,1942年茶场职工达40人,他从浙江请来两名制茶技师,制出烘青、炒青,生产玫瑰花熏红茶,研制“银针”“寿眉”“玉露”等名茶,销售均获好价钱,1943年,他在昆明崇仁街开设茶庄,专售景星茶场生产的茶叶,后来制茶技师增至六七人,职工达50余人,年生产各种茶叶四五十担,最高年达60担,外地来买茶的不少,景星发展成了一个比较集中且远近闻名的新茶区,为墨江兴办茶叶事业开辟了路子。

  据了解,由于当时没有电,用锅炒杀青,用牛拉的木制揉捻机揉茶,最后把茶叶放在竹制烘笼里用梨炭烘干,天晴做晒青毛茶,雨季做红茶与绿茶,在长凳上雕挖出一个模具,将茶叶蒸软放进去定型生产沱茶,并卖到昆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

  光辉年代墨江云银针引领滇绿潮流

  解放后,李子忠的新华茶厂开启的现代制茶文明之光,都被墨江茶厂继承下来,茶厂最开始是在新华村新华组,后来搬到景星街龙潭(总厂)、新华村大平掌(分厂),再后来总厂与分厂于1966年集中搬到景星三康,1974年从景星三康搬到县城大坟头,最后于1983年又搬到县城附近的马肺山,虽然茶厂不断的搬迁,但其做茶思路,从李子忠到90年代初期,墨江茶厂都是一脉相承,都走现代茶叶的精制路,紧盯时代的消费主流——绿茶的生产,打造出了从“玉露茶”到“墨江银针”的辉煌。

  在计划经济年代,普洱茶虽然是云南的特产,但主要针对的是港销与边销,换取宝贵的外汇与稳定边疆加强民族团结。

  墨江茶厂作为滇绿生产的重镇,朱继伟是这样描述它的辉煌:“以前墨江茶厂效益非常好,墨江的第一张进口车(日本的)就是茶厂的,许多村办茶厂都是县茶厂的原料基地,由茶厂派人指导生产,生产出来的毛茶交给县茶厂,做出来的红茶、绿茶都是出口的,1975年加工砖茶边销西藏,60年代初,墨江茶厂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区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种茶制茶人才,为云南滇西南片区发展茶叶做出了贡献。”

  而墨江茶厂最值得骄傲的事莫过于“墨江银针”的研制与获奖。

  “墨江银针”以外形细紧似针而得名,为云南省名茶之一,1945年李子忠从日本引进技术,仿日本“玉露茶”工艺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提高了品质,改变了风格,由蒸青茶变成了炒青茶,1975年改名为银针茶,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1984年被列为云南省六大名茶之一。

  作为茶厂的子弟,朱继伟曾经参与了“墨江银针”的制作,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银针茶制作的工艺要点,鲜叶采用一芽一叶,用锅炒杀青,要杀透,然后摊晾几分钟,开始揉捻,一直揉成针状,再定型烘干,主要工艺有杀青、初揉、做形、晾干、筛剔、补火等六道工序。

  工艺看似简单,其实繁复无比,尤其是做形技术一般人很难掌握,故墨江当地会做云银针茶的人极少,即便会做的,也不愿意做,因为做一次茶下来,产量才二两,而要花费一整天的工夫,银针茶要靠全手工,茶叶不能碎断,最磨人的是揉捻,初揉以后,温度降下来要回锅加热,再揉,一直揉6个小时以上,经搓条、理条、成型变成针形,放进簸箕里,要包装的时候才稍微烘下提香,将水分控制到7%以内。“堪称只要功夫深,叶子磨成针,我一天只能做二两。”朱继伟介绍说,因为要求像针一样直,细的要像绣花针,最难的是理条整形,搞不好会弯,变成钓鱼钩——因为理条的时候变直了,但一烘就会弯。

  墨江银针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直如针,光滑油润,显毫,色泽黑绿,馥郁清香,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是云南省名茶中别具一格的佳品,因为是用纯手工将茶汁揉到茶叶内,非常耐泡,可泡八到十泡,茶汤黄绿,晶莹剔透,回甘生津,甜度好,80年代银针茶就卖360元一公斤,现在卖2000多元一公斤。

  从上个世纪3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初期,可以说,墨江茶厂扛起滇绿的大旗,为墨江茶赢得了在云南茶界的地位与尊严。

  到了90年代,云南绿茶发展的黄金十年,普洱市以“名优绿茶之乡”驰名全国,来自甘肃、浙江与山东的茶商云集思茅做茶,以烘青绿茶与花茶的原料茶的名义,销往广袤的西北与北方,占据了中国茶叶的相当市场份额,而这时的墨江茶厂,由于在中国1992年以后走向市场经济的路途中,没有完成转型,从而淡出了茶行业。

  这时非常令人惋惜的,因为茶行业是个传统的慢产业,非常讲传统与传承,如果传统非正常的中断,对于茶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勐海的茶业发展能有今天,离不开传统经典茶厂--勐海茶厂的支撑与提振,而墨江的茶产业就没有交上这么好的运气,离开传统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墨江的茶企茶商一直以小打小闹,虽然拥有丰富的名茶资源,但缺乏知名品牌,靠卖原料或贴牌生产来生存。

  后继者高举墨江茶复兴大旗

  关于墨江茶厂衰落的缘由,朱继伟分析认为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茶厂没有完成转型造成的,1993年,茶厂收购大量的茶叶发省外,货款收不回来用酒抵债,使得茶厂一蹶不振。

  墨江的制茶传统其实是两块,一块是以迷帝贡茶、须立贡茶为代表的传统普洱茶道路;另一块是以墨江茶厂为代表的现代精制道路,其代表产品是高端绿茶与红茶,与之相应的是,墨江县的23万亩茶园分为两大版块,一块是5万多亩的古茶园,以开发古树普洱茶为主,另一块是18万亩生态茶园以开发高端绿茶、红茶与生态普洱茶为主,古茶园与古树普洱茶可以做成墨江茶的顶级名片,但要论量还得从生态茶园与生态茶品想办法,高端红茶与绿茶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墨江县从2010年起,大力推行生态茶园建设,到了去年基本完成任务,被誉为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排头兵。“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茶园”屹立在世人面前,这是墨江县打造高端绿茶、红茶与生态普洱茶最大的福德资粮,墨江县有远见的茶人与茶企都在发力这一全新的市场。

  目前,朱继伟的回归茶厂就在做续接墨江现代茶叶精制传统,推出回归普洱、回归红、回归绿三大王牌系列产品来重现父辈的辉煌,回归茶厂还聘请了功勋卓著的原墨江茶厂赵绍敏老厂长,任技术顾问,并积极筹备建设回归庄园。

  而在景星大平掌,李子忠的新华茶厂原址,我们看到了重新矗立的新华茶厂,这个茶厂是景星人李荣明所建,原来,墨江茶厂搬离大平掌之后,政府利用旧址于1965年建成农业中学,1968年改称茶叶中学,为墨江县培养了大量的茶叶专业人才,虽然这所学校于1973年改称墨江三中,并于1997年搬到景星三康,但其长期设有茶叶课程,并有校办茶厂与茶园基地,供学生们实习与勤工俭学,李荣明80年代初在墨江三中读初中,1988年来学校做后勤,先是承包早晚点,后于1995年帮学校里做茶,也就是说,李荣明在1995年恢复了新华茶厂做茶的历史,先是帮学校做,后来出来自己做,并于2011年恢复使用新华茶厂名,2012年注册了厂名,利用传统工艺,加工普洱茶、绿茶、红茶,产品卖到山东、广州、辽宁、昆明、普洱等地。

  在李荣明斥资100多万元进行改造的高标准、清洁化初制所,我们看到先进的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并存,李荣明还在利用李子忠时代工艺做红茶与绿茶——手工炒茶与揉制,装在竹制烘笼(篾箩)里用梨炭烘干,这种带有一点点炭香味的茶品依然受到老茶客的青睐,目前墨江县开始启动此项茶叶工艺的非物质遗产保护。

  如今新华茶厂的3000多亩茶园成为墨江凤凰茶山上的“凤凰屏古茶园”,新华厚重的茶史文化和古茶园成为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70多年前新华茶厂名振云南茶界,未来新华的后继者将继承与创新之中不断延续下去,越来越多的茶人团结在墨江茶的复兴大旗下,共创凤凰传奇。

用户评论

夏日倾情

这篇文章讲得真好啊!让我对墨江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历史这么悠久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没想到有一家茶厂能延续百年,这段历史太让人敬佩了!朱继伟真是个厉害的角色。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过试用期的爱~

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有味道,带入感很强,仿佛看到了墨江茶厂的兴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我一直觉得墨江茶很好喝,现在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这么传奇,真让人佩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百年沉浮真的不简单!看了文章后更想尝试一下墨江茶,看看它的品质怎么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朱继伟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头版了,是不是这家茶厂真的很有潜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咆哮

这个标题好吸引人啊,让我忍不住点进来看一看,没想到真的收获了不少知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文章有些枯燥,像是在介绍历史数据,感觉少了些趣味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我更想知道朱继伟是怎么带领墨江茶厂走过来,有什么创新和突破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百年历史听起来很雄厚的样子,但文章里缺少对现状的描述,比较片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盟山誓总是赊

看来墨江茶在市场上发展得也不错吧!想了解一下它的未来规划和目标。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代价是折磨╳

朱继伟说自己承载了墨江茶的百年沉浮,这听起来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这种传统的茶厂能不能适应现在的时代潮流呢?文章里提到了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汐颜兮梦ヘ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墨江茶厂和朱继伟的故事报道。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这个标题有点过于严肃,看起来好像很枯燥乏味的样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感觉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有深度,给我打开了新的视野!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地址:https://www.tyanjiu.com/zhishi/67974.html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礼品相关知识,并不售卖任何产品,如有需要请找联系具体商家.

    本栏阅读
    父亲节送礼讲究“3送3不送”
    正如古人所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在每年的六月,我们都会迎来一个温馨而特殊的节日..
    水城县卫计局开展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活动
    为有效防止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中毒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1..
    独特包装设计:坚果零食礼盒原创构思
    对于坚果零食的包装设计,品牌们越来越注重礼盒包装设计感、视觉主题和包材质感的打造,力..

    Copyright © 2002-2024 T烟酒礼品网 今日运势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7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