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艺术衍生品市场潜力巨大:探索商业蓝海的无限可能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tyanjiu.com讯】资本进入,艺术市场高价频出,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后,因为艺术已赢得大众关注,相对价廉的艺术衍生品应运而生,市场的差异化不断地呈现,需求也不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状态。
讨喜的艺术衍生品是这样闯入人们视野的:2013年7月,台北故宫那款“朕知道了”印花胶带红遍大江南北,雍正皇帝一句霸气十足的朱批俘获了年轻人的心,也连带着台北故宫的其他衍生品一起炙手可热起来,刚刚过去的201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卖萌”版《雍正行乐图》,其传播效应不逊于“朕知道了”,原本,清代人物工笔画表达的是雍正对农耕田园的向往,但在故宫设计团队的重新演绎下变得可爱、亲近、讨喜,这种充满现代意味的演绎与画作的精神内核十分贴近,并没有因“卖萌”而失却了文化意涵的传递。
1月8日,北京故宫又一款App“韩熙载夜宴图”上线,这个App制作历时近两年,拍摄、制作素材累计容量将近900G,“高清的文物影像、专业的学术资料、丰富的媒体内容和创新的交互设计”是它的最大亮点,App用精度极高的画面让观者能够“凑近”欣赏古画,同时,配上专业的解说词和文案介绍,让观者得以在古意盎然的氛围中深入了解这幅传世名画,如果说,之前的动态图展现的是设计团队的幽默与创意,那么这款App直接凸显了制作者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以及学术上的雄厚实力,出于对宋摹本的保护,“韩熙载夜宴图”一般并不对外展示,在“韩熙载夜宴图”之前,故宫还曾推出“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和“皇帝的一天”三款App,都在文化传播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市场的红火背后有着这样的逻辑:最初,艺术品市场的消费只停留在鉴赏、把玩的层面上,一批玩家独享着艺术品的乐趣,后来慢慢有资本进入,艺术品高价频出,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后,因为艺术已赢得大众关注,相对价廉的艺术衍生品应运而生,市场的差异化不断地呈现,需求也不断呈现多元化。
有待开拓的市场
1996年,上海博物馆有了自己的艺术品商店和艺术衍生品设计团队,原本从事古画修复的画家胡绪雯被委派负责这项工作,当时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艺术品商店的考察令她至今印象深刻。“第一次去大都会看他们的艺术品商店,真是眼花缭乱,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非常吃惊。”如今担任上博艺术品中心总经理的胡绪雯回忆说。18年过去,如今上博的艺术衍生品也已经达到了当时大都会的规模,从最初的50种发展到了如今的一万多种。
大都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向胡绪雯说,人们很信赖博物馆商店出售的艺术衍生品,凡是有品位有文化的人,到了博物馆大都会买一些礼物回去,胡绪雯就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了她的工作,最初,上博艺术品商店针对的主要客户是外宾,“种类不多,但定位和定价很高。”胡绪雯说道。
直到2007年,上海博物馆开始免费对外开放,“艺术品商店也开始掉头迎向中国人。”胡绪雯发现,实用性产品显然更受国人欢迎,目前,50元以下的旅游纪念品占上博艺术品商店商品种类的70%,200到400元的文化生活用品占20%到25%,余下的则是较为高端的衍生品,如一些仿古玉器售价高达10万元。
“外宾在艺术衍生品的选择上较为传统,而中国消费者的吸收能力则非常强。”迅速变幻的消费需求就要求艺术品商店的设计团队快速开发和推出产品,比如,在iPhone6尚未在中国内地上市时,上博的艺术品商店已经推出了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手机套。
近年来,上博艺术品商店的年销售额达到近3000万元,而在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之前,这一数字甚至可达4000万元,这样的数字在国内名列前茅,但放眼望去,差距依然不小。据媒体报道,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艺术衍生品营业额约为9亿元新台币,英国泰特现代博物馆商品年销售额为3亿至5亿元人民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年销售额约为5亿至7亿元人民币,在法国排名世界前十的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艺术衍生品的收入已经占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在艺术衍生品的销售过程中,艺术家也会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中,借助衍生品扩展影响力。
差距的根源除了产品的供给,也在于民众的消费习惯。相关资料显示,在法国,平均每3名博物馆(美术馆)的看展人员中至少有1名会在艺术衍生品销售商店停留;而在商店停留的客人中,每4名中至少有1名购买衍生品。
鸡缸杯衍生品卖了300万
民营博物馆和美术馆亦将目光投向艺术衍生品。
位于陆家嘴的震旦博物馆的文创商店中,商品大都以文具、茶具、摆设、箱包为主,精巧而时尚。震旦博物馆总监蔡总翰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该馆商店的商品主要以代销、购销为主,2014年,文创商店已有代销供应商31家,文创商品78件;购销供应商8家,文创商品76件;另有自主商品28种,去年的销售额过百万,在他的观察中,由于陆家嘴的特殊性,很多白领和公司都会到他们的文创商店购买艺术衍生品作为赠礼,其中,最受欢迎的是200元以内、具有设计和实用性的物件,如瓷器、背包、丝巾、冰箱贴、铁皮玩具和自有书籍等。
与民营博物馆不同,公立博物馆的各项运营费用由政府拨款,国家经费不得用于经营开发和投资,而博物馆的所有收入都要上交,在这样的制度下,博物馆如何具有自主开发的积极性?上博的艺术品商店是一家独立核算的公司,走的完全是市场经济的路子,销售收入可以用于发展和投资,这与很多地区的博物馆不同。“很多博物馆在文创产业上有专项资金,挂靠在博物馆下,所以收入也要上交。”胡绪雯说。
在专业从事艺术衍生品开发的上海浦东文化传媒副总华凌磊看来,博物馆经营艺术衍生品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在于:他们拥有馆藏作品的版权,所以对于馆藏重宝,博物馆大都会自行开发衍生品,如果有公司想要和博物馆合作,基本上采取的也是委托开发或是合作开发的模式。“对于我们而言,不会以博物馆的藏品作为开发的主题,因为这对我们来说风险很大,通常都是我们生产之后在博物馆的平台上进行销售”。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终于来啦!我一直对数字收藏品和NFT感兴趣,但不太懂背后的生意模式。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我一些启发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艺术衍生品市场很有潜力,毕竟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艺术和收藏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蓝海?我看未必哦。现在这个圈子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好多小工作室很难生存下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的确,像游戏里的皮肤,音乐MV的特典这些都算是早期艺术衍生品吧,已经非常普遍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写的挺深入的,从收藏、投资到文化传播,都分析得细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关注了一家专门做手工艺术衍生品的品牌,他们的产品真的很有创意,质量也不错。我觉得这种个性化的定制化服务很未来可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说得比较偏向乐观,现实情况是艺术家很多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呢,平台赚大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术衍生品的价值观是挺好探索的,一个好的作品应该不止是美观,还能传递情感和文化内涵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这些数字NFT不太了解,但我感觉未来肯定会有新的应用和创新模式出现。这个行业前景广阔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文章能科普一下如何鉴别艺术衍生品的真伪,很多时候都是坑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想问问作者,艺术衍生品对原作品的版权保护怎么样?防止被盗版滥用?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有点抽象,能不能讲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支撑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倾向于实体艺术品的收藏价值,这些东西看起来更有质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对“蓝海”这个词不太认同,我觉得每个行业都有其竞争与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机会!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电商平台都开始推行艺术衍生品的内容,未来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艺术衍生品市场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